-
消費沒有降級只是缺乏場景喚醒欲望
劉春雄老師點評: 1、當很多人糾結于消費降級還是升級時,很少有人關注消費頻率變低了。這是自2013年以來持續的現象。 2、消費頻次降低的原因在于消費欲望下降。消費欲望下降與消費力無關。 3、場景這個概念之所以受到營銷人重視,就在于“場景造需”,場景能喚醒消費欲望。 4、場景導向的營銷,可能會替代用戶導向的營銷。 當下,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變化,如果你正在關注2023年的消費市場,那么你一定會有所發…... -
從賣單品到賣場景:戶外消費有何新邏輯?
“戶外”這個詞,正在被國內消費市場重新定義。 以往說起“戶外”,我們會想到滑雪、高山和潛水,想到那些“硬核”的專業戶外品牌。但今天,大眾語境里的戶外是露營、溯溪和飛盤,消費者想買的是防曬服、瑜伽褲和驅蚊液?!皯敉狻币辉~指代的不是高門檻運動,而是一種更休閑高頻的大眾生活方式。 這意味著戶外市場更大了,各路平臺和品牌早已聞風而動。 電商平臺近年不斷提高戶外品類的權重,今年618,戶外延續高增長態勢。而…... -
門店體驗營銷的三點啟示
今年情人節,如果你身處上海,可能會被以下詞匯刷屏: 「 外灘BFC巨型玫瑰 張園巨型手捧花 北外灘瀑布玫瑰 思南公館花園樓房 」 矗立于外灘 BFC 金融中心樓頂露臺的巨型玫瑰,采用藝術裝置的形式,將情人節的場景具象化,營造浪漫氛圍吸引人群。即便當天陰雨綿綿,打卡者依舊絡繹不絕。 外灘 BFC 巨型玫瑰 巨型玫瑰帶來的浪漫和反響,其實是體驗式營銷的一個縮影。 “體驗經濟會超過服務業,是繼服務經濟之…... -
解析三翼鳥全屋智慧的深度體驗
聚焦家生活,當行業還在推動智能家居從被動智能向主動智能時,三翼鳥已經在主動服務之上再次升級,迭代為全屋智慧的“深度體驗”。那么對比而言,這樣的深度體驗與行業有何差異?又解決了用戶哪些關心的痛點和頑癥? 在傳統體驗里,用戶與智能設備之間的交互只能是“靜態”的,命令音響打開電視就打開電視,打開燈光就只能開燈,無法根據動態場景來調節。再或者,每套全屋智能“千篇一律”,只能用一套方案去解決N種問題。又或是…... -
圍爐煮茶的生活儀式感場景營銷正流行
“生活需要儀式感”這句話,算是被品牌營銷玩出了花。 這不,“露營”熱剛過去,“圍爐煮茶”風就已經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刮了起來,成為繼“熱紅酒”后年輕人過冬儀式感的新歡。 打卡這項活動,不需要你費勁扒拉地營造氛圍,只要用商家擺好的炭爐煮上熱茶、烤上板栗、紅薯、柿子、糍粑等小吃,和好友嘮嗑靜等就行。 這種多少帶點“懶人”色彩的閑適體驗,讓它在寒意襲來的冬日成為不少人消磨時光的選擇。 從數據上來看,在抖音平…... -
場景成就品牌
冷媒熱用 麥克盧漢在《理論媒介》中提出了“熱媒介”和“冷媒介”的概念。 電話、言語、卡通、電視、討論課,這些是冷媒介。 廣播、印刷、照片、電影、講授課,這些是熱媒介。 冷熱媒介的區別,在于信息清晰度和受眾參與度。高清媒介熱,低清媒介冷;熱媒介參與度低,冷媒介參與度高。 上述冷熱媒介的劃分,除對電視的劃分有不同認知外,其它贊同。 從上述冷熱媒介劃分看,熱媒介是高效媒體,傳播效率高。但對熱媒體的要求是…... -
商業消費場景決定創業的生存與發展
為啥小區里面的理發店生意都不錯,但是小區里的餐飲店生意卻很差? 本質是消費場景不同。 理發店的主要客戶是常住人口,所以適合開在小區里。 但餐飲店特別是快餐類主要服務上班族,你必須靠近工地,廠房或者寫字樓附近,流動人口越多,生意才能越好。 小區里面的常住人口并不會天天出來吃飯,但是會每月理發,而且一般會認準一家。 比如燒烤店這種業態,其實是一種強社交屬性的商業形態,人們出來吃大多時候都是和朋友、同事…... -
場景文案,一語入心
人的生活,就是一個場景連著另一個場景,everytime,everyday,循環往復,朝朝暮暮。 文案,只要切入了用戶的場景,就可以切入他的生活,進而切入他的心。 就像羅振宇在2022年《時間的朋友》演講里說的那樣: 一個人到底會被什么真正打動?別扯遠的,就是眼前自己可以理解的幸福想象。你得回到用戶身邊的日常,快樂他的快樂,憂傷他的憂傷(說的真好)。 所以究竟什么是「場景化文案」?看個對比就知道了…... -
品牌場景營銷指南
或許你不相信,我們90%的行為都是有情緒和感受決策;尤其無法全盤考慮信息不足時,更容易跟著感覺走。 比如:你覺得美國與韓國比,哪個城市人口多?大概率的人會選前者對不對,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美國給人的感覺更強烈,所以下意識會認為聽著耳熟的城市人口應該會多。 也許你未必去過也不一定承認自身是憑感覺決策,甚至事后還會解釋:「我只是聽過該城市,可能人口多」;聽起來似乎合理,但"有名"就同…... -
聚劃算歡聚日的歡聚場景撬動新增量
1 2021,"減負"是剛需 莫泊桑曾在《一生》中寫道: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。有時,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,有時,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。 我想,這也是對2021的寫實描述。年初,疫情的反復,放緩了游子團聚的腳步,工作壓力讓"內卷""EMO""喪"成為職場高頻詞匯,被取消的航班和目的地,讓旅行計劃…...